——本文轉載藍莓首席專家李亞東教授
如何實現早產,高產和提高果實品質是藍莓種植者非常關心的問題。在近幾年的生產實踐中,根據藍莓的樹體特點我們在生產中應用了與開溝種植一體化技術相配合的“合理密植技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經過多年組培及種植經驗,并經過大量閱讀及收集資料經過整理修改給大家參考實踐。
一、 目前藍莓栽培常規栽密度的優缺點:
目前我國生產上高叢藍莓栽培采用的株行距為1米×2米或1米×2.5米,即每畝種植333株或260株。國外采用的是1米×3米,即畝栽222株。
1、優點:
1)、單株樹體有充分的生長空間,各個角度的枝條通風透光充分。
2)、可以穴改土壤,降低改土的成本。
2、缺點:
1)、定植后栽培前3年土地利用率低,單位面積早期產量較低。
2)、由于株距較大,在水分管理上、肥料管理上都存在著浪費的問題。在雜草管理上增加了除草面積,成本增加。
3)、單位面積上定植的株數一定,假設由于改土、病蟲害、人為機械操作等原因造成個別樹體死亡,會影響單位面積的產量。
4)、在修剪上需要做到精細修剪,因為單位面積上栽培的株數較少,要想保障產量,就必須修剪好每一棵樹。特別是進入豐產期后,保持了5-8年甚至8年以上的老枝條,一方面大枝或老枝枝干本身消耗過多的養分,另一方面由于樹體高大,養分運輸距離過長而動力不足,造成大枝上部的結果枝條養分不足,纖弱或花分化不良,從而影響產量或降低果實品質(圖1、圖2)。
圖1、定植15年的藍莓樹,大枝老化
圖2、 大枝前端由于營養供給不足,形成的結果枝纖弱,且結果不良。
5)、后期樹體更新會降低產量。當樹齡超過8年以上時,需要重剪更新復壯,對大枝重剪會損失一部分產量。
二、高叢藍莓合理密植的優缺點:
在生產上高叢藍莓我們應用了密植的栽培模式,即株行距為0.6米*2.5米,每畝定植為445株。
1、優點:
1)、早期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大大提高,定植后4年內早期單產大幅度提高(表1)。與常規密度1m×2.5m相比,2年苗木定植第四年合理密植即可進入豐產期,早期累計畝產量提高了669kg。
2)、應對自然和人為災害的準備更加充分,不會因為個別樹體死亡造成總體產量降低。
3)、栽培前3年,大大提高水分和肥料管理的效率。
4)、進入結果期,通過修剪控制樹體的長勢方向和花芽量,狀枝狀芽結果,單株樹體營養供給充足,果個增大、品質增加,提高了果實商品率。
5)、在修剪上,修剪相對比較簡單、省力,調節枝條的方向和枝果比重較為容易靈活。
6)、在后期樹體更新上,不會影響產量,可以通過修剪間隔更新。
2、缺點:
1)、栽培初期苗木的數量有所增加,增加了成本的投入
2)、密植栽培由于多數為開溝改土或全園改土起壟栽培,改土成本較高。
三、合理密植技術要點
1、土壤改良采用溝改,寬60cm、深40cm。全園改良起壟栽培,壟寬1m、高50cm。
2、修剪:2年苗木定植后選留1-2個狀枝,其余全部清除,第二年選留2-3個狀枝,其余全部清除,根據情況第二年可以少量結果;第三年疏除細弱,老化,病蟲和枯死枝,選留100個左右的壯花芽,產量控制在1kg左右,第四年超過四年以上的枝條疏除,花芽量控制在300個/株,產量控制在2kg; 第五年以后超過四年以上枝條堅決疏除,保持3-5個2-3年生健壯枝條結果,花芽量控制在300個/株,產量控制在3kg以下。對于生長過高過長的枝條回縮到具有健壯枝條的位置,控制樹高在1.5m左右。
修剪上總的原則是:控制樹冠、控制產量、維持狀枝狀芽結果。
3、第五年以后,對于有些生長勢過強的品種,可以考慮對加密的單株挖掉改為1.2m×2.5m株行距。
微評:實際上,果樹合理密植是生產上一個廣泛使用的技術,所謂“合理”就是根據樹體的長勢而確定的符合樹種生長發育規律,既能滿足提高早期產量,又不會由于過密而影響通風透光的密度,而不是毫無章法的無限加密。在果樹學上一般是采用加密株距的方式,諺語“寧肯行里密,不可密了行”闡述的就是這個道理。假設加密植株多增加的投入為15元/株。如果按照定植2年生苗木第三年每株結果1kg,第四年結果2kg,那么,即使是在山東產區,定植四年內加密植株創造的產值為90元/株(以30元/kg果實銷售價格計算)。那么,第四年結完果實以后,加密植株即使挖掉也是值得的。在各個產區的生產實踐中,究竟采用什么樣的密度,大家要根據各自的自然條件和修剪管理方式作出適宜的決策。
圖3、2年苗合理密植定植的 一年。
圖4、2年苗合理密植定植第二年
圖5、‘雙豐’2年苗合理密植定植第二年基本成園
圖6、2年苗合理密植定植第三年(2015),明年豐產
圖7、美國俄勒岡州‘都克’合理密植定植第六年,畝產1.5噸(注意樹體高度)
全國多所農科院、高校研究所合作單位
mumubio@icloud.com
13567181924 / 0571-61060654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錦北街道湖塘下97-1一樓